在我国,避暑消夏的观念古来有之,先秦时以“避暑”指躲避酷暑,汉代又意为到凉爽的地方居住,至唐代出现“销夏”“销暑”(“销”同“消”),明清时“消夏”“消暑”开始频繁地被使用。从最初义同避暑消热、侧重身体凉感,后引申出以消遣休闲方式度过夏天,强调精神心境自适,消夏避暑词义的变化与古人消夏的习惯变迁可谓息息相关。具体地,古人何以消夏?古画图像里大暑天生活场景的演绎向我们叙说了散落于尘世的消夏文化史。普通民众的消夏纳凉方式则简单得多,他们通过饮食消夏、煮茗去暑、荷亭婴戏等诸多夏日乐事得到身心之乐。消夏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心静即身凉”,历代文人墨客都写下了消夏避暑的诗文传颂,在热浪中,如何愉快地摆脱灼热焦躁,忘记酷暑,旅游消夏的场景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种种消暑之法,更呈现了丰富的夏日悠然时光。
应广大作者的强烈要求,现经《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五大微刊、《中华精英文化》《中国文学》《新时代中国文艺》《文学艺术现场》《当代文坛》五大头条和《世界作家图书馆》《中国文学档案馆》《中华汉语文史馆》三大馆编辑部研究,决定联合举办“华夏山水消夏季文化节暨全国首届行吟作品大奖赛”征稿,开始面向海内外作家、诗人、摄影家、书法家、画家征集作品,欢迎来稿。
一、小说、散文、杂文体裁的作品一篇(不超过5000字),诗歌(诗词歌赋)1—10首(200行以内),散文诗1—3章(不超过3000字),摄影作品1—10张(请注明拍摄地点),书画作品1—10幅(实地现场写生类作品为佳),短视频(1分钟以上至3分钟以内,开拍片头作景点简单介绍);
二、来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华夏山水+姓名”;征稿期间只接受每位作者的一次投稿,严禁一稿多投、变换名字重复、反复投稿(请作者务必校对好稿件以后再投稿,概不接受投稿以后再修改稿件),凡违反上述规定者,将取消投稿资格;
三、来稿时务必请附作者简介一份、个人照片1张,并写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手机号、电子邮箱、微信号(没有简介和照片者恕不能刊登);
四、投稿电子邮箱:mingjie1750@126.com
也可直接发明杰主编微信号:mingjiedeweixin123
五、优秀作品除在五大微刊、五大头条和三大馆【华夏山水消夏季文化节暨全国首届行吟作品大奖赛大展】栏目选登外,还将向海内外报刊、网站、书籍推荐发表;
六、凡投稿者均可获得参加编辑部组织的笔会、成为重点作者的聘任机会;
七、投稿时文字、照片请以附件的形式发送,摄影、书画作品请勿直接贴在页面上,文档内格式为:题目+姓名+作品+简介,字体为小4号宋体,请勿刻意空格空行,自然排版即可;照片格式为jpg,大小为200KB—4M为佳,压缩打包以附件发送;照片和文件夹上要写上作者的名字;
八、征稿时间:2024年6月20日至6月30日下午6时,逾期一律不候;
郑重声明:投稿必须为作者本人作品,严禁抄袭、侵权,所有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九、为避免编辑部找不到作者的情况发生,凡投稿作者没有加明杰主编微信的一律不予发表,故请作者在投稿后速加五大微刊主编明杰的微信号,加微信请留言:投稿;
十、征稿结束后,编辑部将由评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华夏山水消夏季文化节暨全国首届行吟作品大奖赛征稿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以及“十杰撰稿人”等奖项。
请投稿作者务必关注《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五大微刊公众号,以便及时了解投稿、发表、评审情况:
1、《文学与艺术》微信公众号:zhongguowenxuezz
2、《世纪诗典》微信公众号:shijishidian
3、《中外华语作家》微刊公众号:zhongwaihuayuzuojia
4、《世界诗人》微信公众号:shijieshiren123
5、《新时代诗典》微信公众号:zhongguowenxueyishu
期待广大作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以上未尽事宜,欢迎垂询!
特此通知。
《文学与艺术》微刊编辑部
《世纪诗典》编委会
《中外华语作家》编辑部
《世界诗人》编辑部
《新时代诗典》编委会
《中华精英文化》编辑部
《中国文学》编辑部
《新时代中国文艺》编辑部
《文学艺术现场》编辑部
《当代文坛》编辑部
《世界作家图书馆》编辑部
《中国文学档案馆》编辑部
《中华汉语文史馆》编辑部
2024年6月20日
https://mp.weixin.qq.com/s/iWk4K33-jps6HoNkvkiN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