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
客家山歌歌词征集活动的通告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现决定面向全市征集客家山歌原创歌词,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征集内容以我区倡导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民俗俭办、习俗不办”等篇章为主题,可选其中一个主题或整体作歌,突出反映永定移风易俗倡导的内容和取得新风貌。
作品应有鲜明的客家特色,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能读能唱、雅俗共赏的山歌形式,赞颂永定移风易俗新成就、新风尚,传扬身边移风易俗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
二、征集对象1.全市各界爱好客家山歌的人士和专业人士,同时欢迎市外人士踊跃投稿;
2.全区各单位机关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教师等,均可参加。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区直各单位至少要推荐一件(含一件)以上。
三、征集时间2018年7月18日—2018年8月15日
四、征集要求1.用韵自定,体裁不限;
2.作品原创,作者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上联系方式;
3.征集作品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存档资料;
4.主办方拥有无偿使用入选作品开展非营利性活动的权利;
5.凡报送作品参评者,即视为已确认并自愿遵守本次活动有关版权和创作要求的各项规定。
五、奖励办法本次征集活动将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3件、三等奖作品5件、优秀奖若干件。分别按照800元、500元、300元、100元标准给予物质奖励(均为税前奖励)。
六、征集方式参与的社会个人或团体及各单位直接向龙岩市永定区纪委组宣部报送作品。作品报送以电子邮件方式。
报送邮箱:永定区纪委组宣部jw5939651@163.com,电话:0597-5932861,联系人:熊凯俊。
中共龙岩市永定区纪委
龙岩市永定区文联
2018年7月18日
附 件
参考附件1
龙岩市永定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节选)
为切实推进新时代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美丽新农村,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全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巩固拓展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贯彻全省移风易俗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2号文件精神,按照市文明委《龙岩市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岩文明委〔2017〕24号)文件要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纠正“四风”的重要内容,突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村“六大员”主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突出全区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党风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加快建设创业创新秀美厚德的新永定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先进文化引领。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乡镇(街道)党(工)委要负起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人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整治。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不良风气的背景情况,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要找准问题、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对症下药。
(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纷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
(四)坚持因地制宜施策。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客观上要求做到“一村一策”。要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对行之有效的要继续深化持之以恒;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或相违背的,要及时予以完善。
(五)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村“六大员”主动带头、率先垂范,带头转作风、树新风,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自觉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三、目标要求
通过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习气,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正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打击非法宗教、聚众赌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依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地,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主要内容
以倡导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民俗俭办、习俗不办”为切入点,按照简化程序、精简内容、控制规模、压缩时间、减轻负担的原则,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项活动,破除、根治旧俗陋习,推进新时代文明新风建设,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一)婚事新办
1.倡议事项: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方式,举办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反对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婚事,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反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旧观念;倡导女儿出嫁后依然要“常回家看看”,赡养父母尽孝道,“嫁女不卖女”,倡导彩礼金额2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3万元。
2.报告制度:党员干部严格按《严禁党员干部利用婚丧喜庆借机敛财的暂行规定》(永纪发〔2014〕22号)文件要求,实行事前报告制度。
3.参加人员:倡导宴请对象一般限定为亲戚,杜绝宴请有利益关系的宾客。
4.待客标准:
(1)倡导宴席一般安排十六个菜以内,并且做到“光盘、打包”,避免“吃一半倒一半”“剩宴”现象;倡导宴席不上高档烟、酒。
(2)倡导宴席农村每桌菜金不超过600元,城区不超过1000元。
5.礼金金额:一般控制在200元以内,最高不超过300元。
6.烟花爆竹:倡导不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在城区主干道燃放烟花爆竹。
7.迎亲婚车:一般控制在3-5辆,不搞攀比,不讲排场。
(二)丧事简办
1.倡议事项: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生前多尽孝,死后丧事简办,缩短操办丧事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天内,特殊情况不超过5天。倡导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倡导公墓葬、生态葬,利用宗族祠堂、骨灰堂安葬,不搞二次葬。
2.待客标准:倡导“谢礼生”农村每桌菜金不超过600元,城区不超过1000元。
3.“烛礼”金额:一般控制在100元以内,最高不超过200元。
4.烟花爆竹:禁止在城区主要路段、城区街道、公共场所占道摆设讣告、灵棚、鸣锣奏乐、燃放鞭炮、抛洒纸钱等,不在清晨、夜间、午休时间放鞭炮、放哀乐,不因举办丧事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扰乱居民生活秩序、影响环境卫生,甚至危害公共安全。
5.倡导不请歌舞乐队演出,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6.反对送葬队伍在城区道路沿街游行送葬,以免影响交通秩序。
(三)民俗俭办
1.倡议事项: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禁止参加群众宴请;倡导公职人员家属不参加群众宴请。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村“六大员”要带头控制宴请范围,带头减少设宴桌数,不搞“三大盆、八大碗杂陈”“客人不醉不罢休”奢侈浪费那一套,既表达好客之意,又体现健康养生和消费文明。
2.登记报备:“湖坑作大福”“抚市走古事”“陈东四月八”“坎市打新婚”“大溪关帝圣诞庆典”等重要民俗活动必须提前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区公安分局进行登记报备,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操办。
3.经费方面:活动主办方不得增加农民负担,禁止将活动经费按户、按人强行摊派收取。
4.活动中要控制请乐队、戏班的数量,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禁止赌博、低俗表演等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四)习俗不办
1.倡议事项: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庆事宜不请客操办,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请,倡导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提倡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声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
2.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庆事宜不请客操办,不该收的礼金不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各乡镇(街道)党(工)委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突出重点,精心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联动督查。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既要强调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又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主体作用发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权威评论、专题节目、文艺汇演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报道一批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移风易俗的公益广告,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要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自觉性和认同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监管,巩固成果。加强对婚丧礼俗中介机构监管,树立正确导向,强化行业监管和职业道德,探索建立庆典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促使其规范运行和自治管理;对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齐心协力开展综合整治,巩固殡葬改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工作成果。
(五)完善机制,确保成效。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促进我区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龙岩市永定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7年11月23日
参考附件2
“今年的湖坑‘作大福’,多了热闹喜庆,少了铺张浪费,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让民俗活动回归了传统。”近日,永定区湖坑镇新街村村民李锦天意犹未尽地向笔者描述湖坑“作大福”的盛况。
“作大福”是湖坑镇三年一次的大型民俗活动,装扮古事踩街,放电影,大班戏、木偶戏,唱班轮番献演,吸引四邻八乡近万群众和游客前来观看。永定人民热情好客,但讲排场比阔气,流水宴席等加重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社会风气。
近年来,永定区通过纠陋习、树正气,以民俗活动为切入点,在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下,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将活动办得热闹、从简、节约、健康,不宴请。”湖坑镇镇长张臻喜说。“每家每户都收到移风易俗倡议书,大家都认真阅读,从我做起。”村民李良凤说。
新街村党支部书记李荣锋是这届“作大福”理事会的理事之一,他告诉笔者,以往每次“作大福”花费上百万元,在宴请、燃放烟花爆竹、请表演队上浪费较大。“今年不一样,村民都很自觉不放烟花,少发鞭炮,亲戚坐几桌简单吃个饭。妇女儿童等自愿组成表演队,自导自演,乐在其中。”省下来的60多万元用来修建步行道和石栏杆。
随着移风易俗不断深入开展,永定区歪风陋习得到初步遏制,文明健康、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
自去年开始,抚市镇元宵节走古事民俗活动积极倡行节俭、文明过节。一改往年大操大办,拱门、气球到处飞,烟花鞭炮到处放的情况。赖、黄、苏、姜、卢等5姓氏理事会相互约定,不互相宴请,党员干部不参与宴请。“每户节省三五千元,8个村共节省费用400万元以上,不仅传承了传统民俗文化,更减轻了群众负担。”抚市镇党委书记张汉锋说。
11月16日,龙潭镇枫林村迎来了三年一度的抬菩萨民俗活动。与三年前相比,花篮、气球、锣鼓、鞭炮、桌席少了,道路拥堵的情况不复存在,但大家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村里的老人说,过去煤炭行情好,村里人都有钱,摆大桌酒都讲排场,浪费很大。现在讲勤俭节约,减轻了负担,但活动氛围还是很浓厚。
近日,永定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倡导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民俗俭办、习俗不办”为切入点,突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村“六大员”带头示范作用,引导身边群众革除陋习,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
“出台规章制度只是开始,我们要让文明新风观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永定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陈文操说。
永定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
2月26日,正月十一中午,永定区坎市镇一年一度的大型民俗活动“打新婚”在坎市东北隅的祠堂排如期举行。但今年不同的是,坎市镇践行移风易俗,倡导“打新婚”民俗俭办,呼吁百姓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宴席桌数菜样,尽量做到“从简、节约”。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如此类的民俗活动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互相攀比、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坎市镇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经多方征求意见,在结合镇情实际的基础上,坎市镇摸索出了一条既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又倡导节俭的民俗新风之路。
据悉,坎市镇还倡导另一大型民俗活动正月十七“闹花灯”不办,并将节省的15万元活动经费注入到“榕树”奖教基金,用于表彰该镇优秀教育工作者。此举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有效促进了该镇文明新风的形成。
永定:厚养薄葬真孝顺 新风过境民风淳
“薄葬”之风渐起
4月17日,永定区凤城街道东坊社区的范日华老人过世。范老家在九一中路,有多家临街店铺,家庭条件较好,其家属准备风风光光的送老人。
“4月18日,我们按照当地的风俗先慰问了亲属,然后给家属做工作,他们最终同意在3天之内办完丧事。”凤城街道东坊社区党委书记吴龙文表示,经过劝说之后,在丧事期间其家属只在家里摆放了供亲戚朋友喝茶的桌椅。
今年4月至今,该社区共有3起丧事,经过劝说,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简办。“以往,在城区办丧事花费可能高达十余万,现在基本在3万之内可以办好。这不仅减轻了亲属的精神压力、经济压力,也减少了攀比之风,而因治丧导致的占道、扰民等现象也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吴龙文说道。
2017年11月以来,在永定区纪委的推动下,区文明委先后出台《龙岩市永定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龙岩市永定区“移风易俗文明治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让全区尤其是城区破除丧葬陋俗,倡导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遏制盲目攀比,有了风向标。
永定区委文明办综合股负责人沈先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按照文件部署要求,持续深入的推动文明治丧工作,不仅要让“薄葬”之风吹起来,更要吹遍千家万户。
“厚养”之风愈浓
与其厚葬,不如厚养。4月26日,在洪山乡尚径村见到吴欢娥时,她正忙着给81岁的婆婆翻身子。十年如一日,她一直任劳任怨、无微不至的照顾瘫痪的婆婆。
吴欢娥介绍说,婆婆十年前因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导致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照顾老人的重担就全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擦身洗脸、端饭喂水、倒屎倒尿、定期翻身,这是吴欢娥照顾婆婆的规定动作。此外,她还专门学习了按摩,每天给老人按摩。“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但毕竟婆婆也是妈,都是一家人啊。”吴欢娥的一句话,不仅感动了家人,更是让街坊邻居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好儿媳哪里去找”“就算是亲女儿也不一定能做到像她这么孝顺”……十年如一日,劳而不怨。如今,吴欢娥的感人故事不仅成为了当地美谈,更是成为周边街坊邻居学习的榜样。
百善孝为先。走进永定,吴欢娥是无数客家人践行孝道的一个缩影。2017年1月,永定区湖坑镇奥杳村开展“奥杳孝行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黄茂金等十位村民入选,成为当地“慈孝文化”的传播者;2017年5月,仙师乡大阜村曾月圆、郑亮彬家庭等13户家庭入选为2017年永定区“最美家庭”,引领文明和睦家风……
文明新风受捧
5月3日,永定区侨联原主席江宇园又一次回到高头乡高南村南山坡上,他的妻子吕杏容就葬在这里,这一次他给妻子带来了一盆三角梅。
“我妻子的名字叫吕杏容,我就在墓地种了一棵杏树,一棵榕树,她的骨灰就倒在两棵树之间,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够像这两棵树一样枝繁叶茂。”江宇园说道。
去年5月3日,59岁的吕杏容去世。弥留之际,她交代丈夫,采用树葬,丧事从简,将节省下的钱捐给最困难最需要的人。“妻子的丧事,我只办了一天,当天火化当天就葬掉了。节省下的2万多元都捐了出去。”江宇园说,在农村还有不少陋习,繁琐的治丧就是其中一个,他希望通过自己以身作则能够引领文明新风。
“我立下了家规,从我这一代开始,世世代代的骨灰都往这里倒,”站在妻子的墓地,江宇园一边种三角梅,一边向记者讲解他的想法,“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又保护了环境,孩子们来祭拜也不会害怕。”
“江宇园的这种做法很好,值得大家学习效仿,应该好好传承下去。”年近8旬的江寿生老人说道。